当前位置: 主页 > 争鸣评论 >
  • 从历史的角度看新金陵画派

    一、引言 二十世纪中叶,江苏画坛出现了一批有作为的画家,他们面对社会变革,在传统山水画领域,进行大胆的创作,运用传统笔墨,表现时代风貌和壮丽山河,依托江苏刚成立的美术家协会和江苏省国画院这样的组织机构,经过了思想梳理、艺术研讨和两万余里写生,画出了许多影响当时,并继续影响后世的山水画作品,使傅抱石、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张文俊、余彤甫、丁士青、张晋等一批山水画家的名字载入史册,一个新的画派也应运而生,这就是被理论家定名的“新金陵画派”。在传统山水画的历史长河中,为何出现这个画派,究其成因,对其解读...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3-17
  • 进入肖像的生人之“神”

    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这是后来备受重视的“传神”与“以形写神”的出处。“传神”的另一出处见于《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顾恺之之前,古代绘画中没有明确的“神”说,顾恺之的“传神”说是“神”概念“进入绘画”的标志。明代的李日华说:“魏晋以前画家,惟贵象形,用为写图...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3-17
  • 一像之明昧:身体观看到身体描绘

    实对生人的写貌之前,绘画中的“形”与“神”问题只是一个暗昧和孤立的存在,一体相须的“形神”是一个生人形貌特征与精神状态所共同呈现给视觉的信息集合,肖像只有实对于生人的形貌特征与精神状态为对照时才会形成强烈的“形神”结构意识,“形神”成为观察与表现的具体实对,它既是肖像对象;又是肖像方法,也是对这个生命个属性的观照把握。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将人的形貌之“形”称作“第一自然”,而将人的“神”视为“第二自然”,“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人的“自然”属性,即生人“身体”之有,对于视觉而言可谓“第一形”与...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3-17
  • 试论中国画写意创作状态(注1)法

    笔者以为,因写意中国画的技法群是有别于中国画其他技法群乃至其他画种的独特的技法群,故在中国绘画美学领域,制约写意画家进行创作时的心境与动作的“中国画写意创作状态法”应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考察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之所以冠以“写意”二字,乃是为了区别于“工笔”。...

    观点 日期:2016-03-16
  • 师情似海 师恩如山

    黄鸿仪 1958年我从遥远的闽南来南京,在南京艺专学美术,中专毕业后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深造,良师精心教导,七年笔墨苦练终以优秀成绩大学毕业,分配在江苏省文化部门从事美术创作工作。转眼间竟有五十五年了,今日我已两鬓染霜,病魔缠身,人老恰似河流将入海时处于平缓宁静的状态,往日多少悲欢都随时间洗淘而沉潜在生命河道深处或消失在茫茫的时空中。但却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人与事是终生难忘,那就是扶携、培养自己的老师的恩情。古人有“古之学者必有师”、“民有师尊国有光”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回首五十多年艺术生涯,...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3-16
  • 奉勒“村梅”

    张德泉 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社会阶层对艺术审美的趣味是不同的,这是一个无可否论的事实。宋朝画家杨无咎喜欢画梅花,说他年轻的时候,在他住的地方有一棵很古老高大的梅树,他常去写生,所以他的梅花越画越好。 他曾经将他所画的梅花送进宫去,以求赏识,宋徽宗赵佶看了之后说:“此是村梅,不便逸兴。”宋徽宗没有评论他画得怎样,而是对于杨无咎画的梅花品种不感兴趣,不符合宫廷的审美习惯。可见“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仅是艺术手法的不同,所取题材不同,甚至品种也不同。 杨无咎以后作画,索性写上“奉勒村梅”,既是一种标榜,也是一...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3-16
  • 山水怀抱

    多年以来为了不断给自己的艺术感觉充电,我几乎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外出写生,登山临水,搜奇探胜,古人所谓“我师造化”是也。最让我心灵震撼当属近年来的西藏之旅。第一次进藏是五年前的川藏之行,记得早晨从成都出发时还是艳阳高照,半夜时分到达藏区后却已是大雪纷飞了。第二日漫山遍野,银装素裹,煞是圣清。上苍仿佛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昨日你还在消夏...

    评论 日期:2016-03-15
  • 没有结束——对峙系列

    李金国 在记忆里,小时候的山野是原始而神秘的,在古老而险象环生的野林里蕴藏许许多多的故事。那时候因母亲的嘱咐和恐吓不敢乱跑,只能坐在屋前发呆,幻想着田里憨厚的老牛是不是能...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3-10
  • 感慨

    概括自己的画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命题,思绪繁杂。我从家庭的潜移默化起步,从临父亲的画到学父亲的老师陈之佛,再追溯到宋画,一步步汲取传统的滋养,但同时也在一步步地背离,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与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中,寻找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观点 日期:2016-03-10
  • 论“破坏”与创造

    叶烂 “破坏”也是一种创造。中外艺术历史上许多留存下来的艺术品,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和大自然的风尘侵袭之后,使原初完好的艺术品在形态、色态和纹理上产生了悄然的变化。在今天看来,有的艺术品已残缺不全,损毁严重,但我们也惊奇地发现,那面目已不依旧的艺术品,却呈现出了变异的美感趣味,如人们认为的雕塑残缺美,壁画或卷轴画的色彩斑驳而成的肌理美,这种新魅力的产生,是时间和自然力的作用。人们在欣赏其特有的美感时,已不复计较它的残缺,反倒更醉心于它们的现有状态。其原因之一是因为残损所带来的历史神秘感,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这...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3-10
  • 论水墨画的黑白之美

    色彩是人们感觉美的要素,中国画是重视色彩效果的,有时候,为了画出四季的变化而在着色上煞费苦心。 色彩的丰富,不仅限于绘画的用色,如今,身边万事万物颜色都日益丰富多彩,而技术的飞跃发展,也使我们获得了更逼真。更纯粹的彩色画面,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机,彩色照片的显影技术,使画面和照片越来越接近自然色,甚至创造出了过去无法想象的人工美的世界。电视节目中,黑白镜头越来越少,连报纸和杂志也渐渐放弃了黑白两色,而代之以彩色。 我们生活其中的大自然,的确是色彩缤纷,五彩斑斓的。除了在梦中以外,我们很少有机会目睹一个黑白的...

    评论 日期:2016-03-08
  • 论祁恩进山水画风之加法与减法

    对于祁恩进山水画风,有些人似乎总是止步于青绿山水的印象中,而从近年画家呈现的面貌看,祁恩进似乎有意的锤炼和锻造自己大写意山水,甚至在其工笔形态中特别强化了“写”的意趣。这是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我从祁恩进的个案中引发对山水画诸多问题的思考。...

    评论 日期:2016-03-08
  • 山水画的艺术标准

    杨耀宁 虽然近世的中国画受到过西方绘画思潮的几经冲刷,但大多数山水画家们仍然坚信:山水本体价值的丧失意味着无意义的“创新”,但传统山水在时代巨变下的尴尬处境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桃花源的梦里家山与田园牧歌式的寄情山水,此种文人理想几近变为程式化的符号,与艺术情感的疏离、艺术表现的僵化几乎让山水画背负了保守、落伍、过时的代名词。但...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3-07
  • 山水画的传承和发展

    杨耀宁 山水画自古以来绵亘不绝,强调流传有绪、承前启后。这就意味着山水画在特定的沿革中会把一个时代的价值认同和形态认同作为典范固定下来流传后世,比起花鸟、人物画,山水画更强调程式的规范与传承,更重视在“旧法”中博采“新知”,进而形成与发展出新的风格。这种创立新法而不失本体的传统实践方式即我们常讲的“传承中发展”。但此种方式的...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3-07
  • 山水画的意义

    杨耀宁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在钢筋水泥的林里生活的都市人,其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和精神上的相对贫乏人们变得焦躁、不安而易于激动。人们企盼用文化来消弥心底的忧;呼唤着在艺术“世外桃园”里平复困扰。在狭窄的时空里心驰神往,在遐想中与艺术会意神通。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最高人文理想和�...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3-07
  • 名家评说

    贺成这个人因创作能力强,他不愿意在徐州当官,愿来江苏画院当普通画家,真是“不做鸡头,做凤尾”。他同其他人不一样,忠厚扎实,是个画才。 亚明(著名书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已故) 贺成是南京艺术学院工艺专业的学生。当他分配在徐州时,搞了几幅创作,都是人物画—比如年画《支农列车到山村》等,反映很突出。后来省里几次人物画画展,他都获了奖,特...

    评论 日期:2016-02-01
  • 那夜星光灿烂

    贺成 从青海回来已有好几天了,脑海中总是盘旋着那鲜活的见闻,激情的场面。啊!那遥远的地方的那方天、那片云、那些人......高高隆起的青藏高原大板块像地球高耸的头顶,这里有山,有森林,也有袒露的不毛之地。其东北部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也是古代发配充军的边陲,后汉的伏波将军马援曾请战于边疆,留下了“惟愿马革裹尸还”的壮志豪情,唐人王昌龄的七绝《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描写的就是这里。 青海这古往今来的悲惨凄凉地,令多少人牵肠断魂。今天我们这些老艺术家本来...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2-01
  • 幼鹰祭

    贺成 在乡间田野,在山区草堂,广袤的天穹之中,我经常看见身姿矫健的苍鹰高傲地飞翔。《逍遥游》中有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之说。人类喜爱鹰的矫健凶悍,眼疾爪刃的禀性,并能驾驭它为人类服务,成为猎人的好帮手。我不是猎手,但喜爱它翱翔于天空,俯冲于原野的威武英姿。千百年来,许多画家以鹰入画,乐此不倦。爱惜生灵乃造化之功古往今来,韩干养马、善孖饲虎、白石养虾,画坛皆传为美谈。我常想若有此玩物豢养,乃人生快事也。 说来也巧,正值南疆的仲夏季节,我写生于喀什古道,一日漫步在白桦林中间,无意中救起一只受伤的小鹰。这种鹰属...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2-01
  • 案边艺笺

    贺成 画“峡谷飞泉”的体会 一、树法 1.面对台湾亚热带繁茂的树木时,要有穿透、省略、概括的透视眼,去表存骨,把山川的特质、性格用线强化出来,中国画的线以一胜百。...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2-01
  • 我才六十岁,还可以拼一把——《共和之光》创作日记

    贺成 2007-04-24 作为生活在南京的专业画家有责任把它画出来,这就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个题材。新金陵画派画家,其中很大的特点就是能画大画。傅抱石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画了《江山如此多娇》,钱松喦画过《泰山顶上一青松》,亚明为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画的《货郎图》,宋文治画的《太湖春晓》,魏紫熙为中南海画的《太行山烟云》等都为美术史留下光彩一笔。一个画家要有一张能经得起推敲的大画,一提起某个画家就想起这张画。我才60岁还可以拼搏一把。 2007-04-26 有了画孙中山就任大总统的想法,至今已有两年...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2-01
  • 创作年画《支农列车到山村》的一点体会

    贺成 《支农列车到山村》这幅年画,从选题到定稿已有三年时间了。先后画了三稿,每画一稿思想认识都有提高。 这幅画是根据某铁路分局列车段被誉为“庄户列车”的7056次快零货车的先进事迹而创作的。这个包乘组是济南铁路局的先进单位,在支援农业,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对于这样的典型,如何用美术形式把它比较深刻地表现出来?首先碰到的就是确定题材的问题。记得三年前,对于这个题材自己兴趣不大,感到一不新鲜,二不惊人,没啥画头。后来动手画时也仅把它当做一般性的支农题材来看待,构了两次稿,都未能画好,铁...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2-01
  • 新金陵画派精神的开拓

    贺成 很荣幸地被邀请参加全国第二届当代中国画派联谊会的研讨会,并能借此机会对画派、对新金陵画派做一番思考。 所谓画派,是指美术界、学术界对某地域绘画风格的命名。画派的形成有以下的特点:一、画派是某个时代、某个阶段、某个地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群体;二、画派中需有一位或几位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且这位领袖人物不是自封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令人折服...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2-01
  • 浑厚圆融大气——读华拓先生山水画有感

    赵本夫 在华拓先生的山水画里,看不到怪石奇峰,也很少玲珑剔透,扑面而来的是浑厚、圆融、质朴和自然。这是画家眼中的山水,更是心中的山水,或者说就是他自己。这是一种艺术境界,也是一种哲学境界,属于东方的哲学境界。如玉,如中医,如太极,如黄土地。没有激烈极端的东西,只是温润、平和、从容、舒缓,却让人感到势大力沉,山水中藏有万千气象。那力量是暗...

    评论 日期:2016-02-01
  • 自古山水蕴大师——新金陵画派山水画大师华拓先生解读

    石延平 金陵画派是产生大师的摇篮。特别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金陵画坛,对中国当代山水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新金陵画派开创期的大家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人的“时代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的创作理念,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实践奠筑了艺术精神创作的思想内涵。他们对新金陵画派的影响起到了青磐红鱼,薪火相传的重要作用。在此,我想...

    评论 日期:2016-02-01
  • 浓重山水情趣盎然——穆如清风古质今妍

    夏硕琦 当今的山水画坛,可说是异彩纷呈,多元并存。 山水画创作的多样化,反映出改革开放时代画家观念的多元与思想的活跃;表现出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同时也表现出时代审美理想和趣味的变迁,适应了不同层次观众的文化需求。 新时期的艺术家比任何时候都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更关注自身创作个性的发扬。“我自有我在。”为了寻找自我,表现“我”对艺术的理解...

    评论 日期:2016-02-01
  • 清新与灵性的交融——向传统中找寻创新的源泉

    陈冲 大约自从二十世纪初,尤其新文化运动以降,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便是艺术工作者常常讨论的话题。 上世纪前半叶,在外力的不断挤压下,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成长产生了强烈的质疑,这时期文化创新的主色调是汲取西方艺术的各种色素。当然,传统与创新之所以成为话题,主要是因为传统依然故我,而新的技法则备受苛责。但把中国绘画的历史放在历史的时间轴上的时候...

    评论 日期:2016-02-01
  • 婺源写生小记

    华拓 好景在后头 一接近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舒畅的心变得纯净起来。此时,眼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亲切的。无论什么时令,还是晨昏阴晴,自然界中和谐统一,壮丽雄秀的风景,都会无私地奉献给善于观察、懂得美的人。自踏上婺源的路,两只眼睛就不够使唤,晨雾中的群山俊俏得像丽人,山姿绰约、体态婷婷,“丽人”怀中伏卧着古老的村落,朦胧中白壁黑瓦马头墙组成的精巧建筑群,引人入胜。白墙上的门楣窗檐,大小不同,高低有别,浓重轻淡的变化,就像表情丰富的脸,深情地和你交流对望。写生团一行十人用各自的独特语言动情地呼叫着赞美之词,并且不顾...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2-01
  • 画道絮微

    华拓 诚拜三师 有志绘画只满足于广采博取,学诸百家的古训是不够的,成大器者非诚拜三师而不就。三师:一为传统,二为大自然,三为群众(包括指导老师)。 初学绘画有个指导老师才好,系统的学些技法好入门径。无师自学,不能闭起门来盲目学,你再有天赋肯用功,不求教别人是愚蠢的。任何学问都有其堂奥,最基本的知识对初学者来说可能就是堂奥,达前人之堂奥未有不学而自能的。没及名师指点,能者为师,周围群众为师,而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向别人学习要心诚,诚则灵,既是老师只一招可学也要心诚。心诚,有兴趣去钻研,能虚心求教,会刻苦努力...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2-01
  • 《国宝南迁》创作谈

    主题 《国宝南迁》所描绘的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以故宫人为主体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抱着“文化之根在民族不会亡”的信念,为保护故宫文物免遭战争洗劫,历尽艰难险阻、粉碎敌匪骚扰、跨越十多个省份、历时十多年时间进行的文物大迁徙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他们在另一条战场上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文化抗日”战争的重大主题。 创作过程 《国宝南迁》的创作动机始于章剑华厅长所著的文学作品《承载》一书,许多过去并不熟知故宫文物大迁徙这段历史人们(包括我自己)通过阅读该书有机会了解到了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国知...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1-30
  • 从艺自述

    我出生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古城扬州虽地处江北,但其人文历史与江南同脉,故而历来以江南名之。古书典籍里有关扬州的诗词、文章、名人传记不胜枚举,见证了这座古城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历史。随着岁月苍桑的变迁,漕运为现代交通所替代,扬州作为古代繁华都市的盛景早已风光不再,但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却文脉相传在潜移默化中润泽着这块土地上的后来者。 绘画是我自幼喜欢的事情,十年浩劫文艺百花凋零的岁月是我懵懂学习绘画的开始。幼儿园大班随手临摹的毛主席画像,因有几分相像又因母亲的偏爱被她惊喜地拿给教图画课的同事看,得到了他的夸奖,并...

    艺海拾贝 日期:2016-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