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分级阅读研究院“落户”南京 少儿阅读有望实现



2016-04-23来源:

  “儿童对图书的选择权利不可以百分之百’下放’。”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曹文轩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孩子正在成长过程中,认知和审美判断能力都不可靠,需要引导。今天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中国分级阅读跨界研讨沙龙会议”在南京举行,会上同时宣布分级阅读研究院正式“落户”南京。选择儿童读物是兴趣优先还是经典优先?同龄孩子适合的读物一定相同吗?少儿阅读是否能像电影一样实现“分级制”?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阅读现状]

  功利化、包装化让少儿阅读“偏航”

  记者在前期走访书店时发现,不少书店青少年书籍的分类上,只简单划分为教辅书籍、幼儿读物、世界名著等等。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女儿今年上小学1年级,幼儿园的书籍已经打包“传承”给同事家孩子了。现在孩子上了小学,对于幼小衔接期应该选择的书籍、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等问题,她完全摸不着头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审袁浩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少儿阅读还存在不少弊端,功利化、包装化等问题都让少儿阅读偏离了原本的“航道”。

  “现在不少小学的教育过于功利化,导致阅读都在瞄准考试。移植别人的情感、想法用于应付考试已经失去阅读原有的意义。”袁浩说,功利化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的阅读面越来越狭窄,此外过度强调阅读成果或是将阅读“包装化”也不可取。袁浩说,不少学校在鼓励课内阅读的同时增加了课外阅读,这种做法本身是好的。但一些学校或是家长给孩子安排的课外阅读,过度强调摘抄或是展示阅读成果,这些虽是与阅读相关,但并没有关注到其内在,也容易分散孩子们对阅读本身的专注度。

  [专家观点]

  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不同口味的“阅读食粮”

  “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这一精神食粮,分级阅读就好比人在不同成长阶段对营养的不同需求。”现任中国海鲜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的何绮华女士认为,少儿对于阅读的渴求浓烈,家长和老师要做好导向引领工作。正如一个孩童从婴幼儿长成到少年,需要母乳、辅食、细粮、粗粮等不同种类的食物,阅读作为精神食粮也需分级配比,根据孩子年龄的变化而更替。何女士还强调,实行分级阅读时不要被数字化束缚,孩子到哪个年龄段应该读多少本书?应该读多少万字才达标?这样的硬性数字化指标都将揠苗助长。阅读本身是汲取养分从而提升自我,不应该以其他指标把“活读书”变成了“死读书”。

  少儿阅读到底是应该从简单绘本开始,还是选择传统经典作为起跑点?这也是困扰不少家长的问题。“目前有两派观点,一类是尊崇孔子,从经典阅读开始;另一类则是坚持由浅入深,比如以绘本或童话故事起步。”袁浩说,两派观点各抒己见,但归根结底的思想是统一的:不同年龄段应该选择不同的阅读书籍,即使是同一年龄段不同能力的孩子也应该“分级选书”。全国名师、全课程教育实验项目课程首席专家钱锋认为,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但经典是传承的核心。他建议从传统经典开始,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让他们更早地亲近经典,做一名有“中国底色”,有公民素养的现代少年。

  【延伸阅读】

  国内外分级阅读的先进经验

  分级阅读起源于上个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发达国家,是一项成功的儿童阅读模式,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它将儿童读物按3岁-6岁、6岁-9岁、9岁-12岁的阅读习惯、接受心理等进行分级。

  法国自2006年开始,部分出版商会在书页的下方标注“注意!不适宜夜晚阅读”、“适合有经验的读者”、“适合12岁-16岁读者”、“适合16岁以上读者”等信息。美国主要几个实行分级阅读的童书出版商的分类方式是:初级阶段(5岁-7岁)、发展阶段(7岁-9岁)和成熟阶段(9岁以上)。目前,对分级阅读持支持态度的多是出版商或行业协会,而大多数作家以会影响图书销量为由表示抗议。因此,出版商通常是在征得作家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对图书加注年龄标签。 ●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级阅读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台湾推行分级阅读始于绘本,后来为鼓励中年级学生独立阅读,发展出文字较绘本多、图画较绘本少的一类书,被称为“桥梁书”。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小百科】重现活力的北京798艺术区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