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当代著名画家刘克宁专访



2016-11-25来源:
责任编辑:王洁

当代著名画家刘克宁专访

“问墨苏东坡——刘克宁中国画展”11月21日在徐州美术馆(艺术馆)拉下帷幕。虽然展览已经特意延长了几天,但是市民们还是意犹未尽,就在撤展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要进馆观看。虽然撤展了,但刘克宁带来的这场文化艺术盛宴,足以令徐州市民回味。

好画情真

刘克宁原籍邳州,生于西安,幼年随父母辗转于西安、成都诸地,后来父亲转业返乡办学,他跟随来到了邳州生活。“少时房屋虽不大,却也悬挂了祖父留下的明末和清初时期的字画。那些笔走龙蛇的书法和秀润的山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现在我认为最美的东西仍然是那些洁白纸张上的有形无形的墨线。”刘克宁说,因为父辈的影响,他考入北京师范学院读美术专业,毕业后又进中央美院和北京画院深造。

刘克宁学绘画不是只学山水或者只学花鸟、人物,而是几科混在一起学,形成一种学术上的交汇。“我把山水画的技法和花鸟画的笔墨运用到人物创作中来,形成一种独特的面貌和笔墨语言。”所以有人赞叹刘克宁的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情景,无论是笔墨、色彩、题跋,他都给人以轻松释怀之感,都能用笔墨语言和形象塑造给你以明达至理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克宁来到了新疆工作,虽然干的是杂志编辑,但他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新疆人物和风情是很多画家笔下的素材,但大多表现的是一种沧桑和悲情的感觉。在新疆生活了17年的刘克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情。他说:“新疆的生活条件虽然有些艰辛,但那里的人其实都很达观、快乐,而且豪放。我热爱这块土地,喜欢这里的人们。”所以在他的笔下出现的新疆,都是诸如《龟兹巴扎图》《欢乐新疆》《欢乐达坂城》《欢乐巴扎图》等类型的作品。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很快脱颖而出,在几次重大的展览活动中深得好评,并连连获奖。刘克宁也因此成为新疆第一个办个人画展的画家。

好画从生活中来

刘克宁深知“好画从生活中来”的道理,即便后来离开新疆,他也要经常回去待上一段时间,画大量的速写。回到内地生活后,他的创作也开始转变方向,从新疆人物转到江南、岭南人物。“‘笔墨当随时代’,如果一个画家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了,那么他的创作主体也应该随之改变,只要画眼前的东西,画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把画画好。”

2001年,作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北京画院组织画家沿运河两岸采风一路向南,要绘制国画百米长卷的运河风光。刘克宁先生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创人。为了创作这幅作品,他沿运河三下江南采风,查阅千余本文献,收集上万张古运河资料图片,请教过无数的明史、水利、建筑、民俗、造船专家,历时四年,这幅长212米,高83厘米的长卷绘制告竣。此图将运河两岸的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串联起来,蔚为壮观。紧接着,他又主创了188米《京门九衢图》,同样的艰辛。“两件作品总长400米,耗时8年,但我觉得很值得。作为一位画家,一位艺术家,总要为我们民族文化留点东西,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刘克宁说。

即便是画苏东坡,刘克宁也是到苏东坡出生、生活、工作的地方,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考察。对其有了更深的认识后才开始提笔,这一画就是四五年的时间。就因为有这样的勤奋和认真,刘克宁笔下的苏东坡才会如此鲜活,又如此富有张力和内涵。

回乡办展感受颇深

此次来徐,是刘克宁50年来第一次回乡办展。十几天的时间让刘克宁感触颇深。“没想到我在徐州办展,会吸引来南京、香港、广州,甚至专程从美国赶来的观众。媒体也来了很多家,除了本地的媒体,广东卫视、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等也作了专题报道。这从侧面说明徐州交通便利,发展迅猛。”

此外,徐州市民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也令刘克宁“没想到”:“我发现,不管年长的还是年少的,他们看画都很仔细,一幅画前要驻足很久,还会拿相机拍下来。这种场景我在北京能看到,但在二三线的城市基本上看不到。家乡人民对文化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让我很感动。这应该与徐州美术馆经常办展览、有意识地培养观众观展有关系。优秀的书画展对市民的审美和素质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

刘克宁说,今后会多画好画,多来徐州美术馆办展。
 

------分隔线----------------------------
上一篇:写意中国·大美辽宁—第二届中国画水墨大展征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