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9来源:中国美协 |
要选出“有灵魂”的好作品 首届文心兰杯少儿美术全国总展复评会圆满结束
2017年6月18日,首届“文心兰杯”少儿美术全国总展的复评工作会议在中国文联举行。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学术指导。 此次总展以“印象中国”为主题,以“民族”、“生活”、“梦想”三个素材为牵引,引导孩子们围绕“真”、“善”、“美”等现实题材来创作,将孩子们眼中的中国以绘画的方式结合民族传统映射到脑海与言行之中,同时也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为孩子搭建一个“艺术梦”的平台,鼓励孩子发挥想象的空间,表现心中的画面,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总展面向全国14周岁以下少年儿童征稿,在实际收件参与复评的近1900幅作品里,涵盖全国各地及众多少数民族小朋友的作品。经专家评审最终入选178幅代表作品,从中精选的20幅,由北京文心兰青少年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收藏。 此次评选的艺术指导工作,均严格遵循中国美协艺委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不论从场地的选择,还是专家的遴选以及现场评选的方式方法等一切流程,都高度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给孩子们创造平等的机会,选择贴合主题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评审现场 本次评选工作的专家,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在所属专家库中遴选组建,专家评委是(排名不分先后):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周殿宝,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艺术教研室主任陶涛,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美术室主任郭德岺,中国美术馆典藏部主任、艺术评论家何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梁玖。参与本次评审工作的监审组成员为:中国美协艺委会办公室主任咸懿,共青团网络影视中心副主编信天浩,北京文心兰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朱洪刚及副主任史晓龙。
评审会议现场 整个评审工作历时近5个小时,活动期间,文心兰青少年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与各位专家针对后续相关的系列展览、巡展和公益活动,以及围绕该主题延续的师资培训、指导、授课等工作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论证,谋划今后五年工作重点,围绕引导少年儿童兴趣培养、学传承、出精品、出人才交流意见,对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事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就未来发展谋篇布局。
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周殿宝评选主张: “本次的专家评审团包含了北京教研员和天津教研员,这对于未来少儿美术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当今的美术教育无外乎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是依靠传统的课标来教学,校外相对来说更加放开随意,如果可以将校内和校外教育的优势完美结合起来,将校外好的元素引入到校内,少儿美术教育势必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因为毕竟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其对象都同样是孩子,而孩子的成就是由美术老师的阅历和眼界所决定的。我常常鼓励老师们多看画,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这样才能点拨出高徒来,这也是本次举办‘文心兰杯’少儿美术全国总展的意义所在。”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艺术教研室主任陶涛评选主张: “‘像,画得工整’早已不是当今儿童美术评选的标准了。我们鼓励原创性,不同风格,线描、装置、拼贴、水墨国画,各种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我们都很欢迎。这个标准对校内校外的美术老师也是一种指引。在今后少儿美术的发展过程中,程式化的套路必将遭到坚决地摒弃,‘去成人化’‘原创性’,坚持对中国文化的诠释,通过挖掘非遗、民间等中国元素,才是对“印象中国”主题的完美阐释,这也是代表中国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美术室主任郭德岺评选主张: “一上午看遍了1800多幅作品,数量很多,个性化就显得很重要。技能不再是挑选作品的主要因素,孩子的灵气和灵性才更重要。一幅好的画作应该能带给人向上的正能量,有互动性,能让观赏者产生共鸣。带有培训班老师的单一风格的画作不受欢迎,少儿美术更应当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作品应该是有差异性的。找到传统文化体裁和现代元素的结合点,用现代的、最超前的、创新的方式来将传统的东西表达出来的作品才会吸引评委们的眼球。”
中国美术馆典藏部主任、艺术评论家何琳评选主张: “犹如大海捞针般从近两千件画作中选出几幅精品并非难事,但是这却关系到中国美术界未来的少儿美术教育。儿童美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一定非要让孩子创造出什么东西,对孩子一种美的熏陶,培养孩子的眼力,培养其对于美术的兴趣爱好。不能用成人的眼睛来看它们的作品,首先你尊重孩子的天性,保持孩子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梁玖评选主张: “本次文心兰杯少儿美术全国总展有几大特点:首先是级别高。本次总展属于国家级别,它是当今基础美术教育的一个标杆,同时评委会的专家也是学科专业水准的代表。 其次,学科引领性。举办展览也是中国少儿美术阶段性的精准表达,是14岁以下的少儿群体对于他们所见所闻所感“印象中国”的完美阐释。专家评选出来的画作都代表了儿童美术应有的基本品质:去成人化、守护童心。 第三,广泛多元性。作品都围绕主题“印象中国”,包含了中国传统水墨画、西洋油画、以及综合材料的使用。体裁有写生、传统国画等,尽管只有20幅精品画作,但是其无论是表达风格和方式都各有不同。 第四,具备时代意义。无论是当下强调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化我们的学科教育,本次总展都有开创性地引领作用。希望以此为起点,让少儿美术教育能够回归到中小学美术的本质,从而打破中国的美术教育目前格局不高,眼界不开阔,缺乏梦想,缺乏大手笔的缺陷。通过这次总展,也让我们这些美术人能够反思这个学科到底该做些什么。希望能深刻地探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打破固有的思维局限性,建构出中国美术教育的新模式,新格局,建立中国少儿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的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 “希望我们能乘着心灵的翅膀,不断地飞翔”。
精选作品及专家点评:
《钟馗捉鬼图》 魏嘉淇 7岁 作者利用好玩的有趣的笔墨表现了自己心中的“钟馗”的形象,诠释了不同阶段对中华民族的艺术符号的不同认识,作品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心境,体现出艺术的“真”。(郭德岺)
《中国红》 常博翔 10岁 小作者有很好的观察力,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用较为繁复的线条勾画出了两个威武的中国传统门神形象。(何琳)
《长腿房子的梦》 叶伊梦 6岁 小作者十分憧景田园生活,喜爱像小鸟一样有一个快乐甜美长着长腿的小木屋,伴随自己走近大自然梦幻着美丽动人的童画世界,向花一样茁壮成长。(周殿宝)
《微风》 李润溪 12岁 深邃静怡的夜空下,建筑被霓虹灯廓出了美丽的造型,湖水因微风而波光粼粼,搅乱了倒映在湖水中的建筑轮廓,小作者发现了这令人神醉的美景,并用他的画笔记录了下来,尽管技法还欠熟练,表现尚不到位,但我们依然能从画面中看到他对美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何琳)
《天下第一关之锁》 李思睿 6岁 作品反映了儿童自己的兴趣世界和图像化样式,用线自由,作品虽简,但耐看。大方地通过表现中国传统门锁这个“老物件”,巧妙地揭示了“中国印象”。(梁玖)
《清供图•竹》 陈拙 4岁 作者人小心大,让作品既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味,自己力图有办法式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表现,又体现了儿童天然式的大气与舒展,这样的作品,对促进孩子自己从小感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有积极价值的。(梁玖)
《皮影》 陈佳宁 12岁 孩子能如此生动的再现古老艺术皮影,实在令人惊喜。画面的亮点是构图及两位主人公的造型:人物高低错落、穿插有度、虚实互动、真切感人;背景影像淡化,突出主题,大气中不乏灵动!爱皮影,画皮影,非遗的传承也就浸透到孩子的心里。(陶涛)
《女孩》 郭易维 6岁 作品利用综合材料手法对主体人物进行了创作,反映出藏族女孩爱美的天性,折射出藏族女孩与现代都市中女孩审美情趣的对比,突显人物更加生动而神秘。(周殿宝)
《门神来咯》 王若鑫 9岁 作品反映了作者眼中的门神精神、自由式表现了与中国传统门神有距离的“儿童”门神形象,生动传神,视觉表现有传达力量,作品感强。(梁玖)
《龙舟大会》 朴祉盈 6岁 “端午”赛龙舟体现了小作者对赛龙舟体育活动的喜爱,整个画面用记忆性象征符号画出赛手划龙舟时齐心协力、永争第一的景象。整齐划一的船桨就像铿锵有力的船工号子向前、向前、向前。(周殿宝)
《流动的城市》 赵宸颢 9岁 整个画面就像一座美丽童画世界的城堡,座落在移动的列车上,充分反映小作者的智慧与创造思维能力。列车开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反映了儿童的环保意识和生存理念,享受着和平安宁美好的幸福生活。(周殿宝)
《旷野》 戴紫庭 8岁 这件作品构图新颖,一根“泰山石敢当”顶天立地,红色的背景上三行文字与立柱造型相呼应;揉皱技法的皮纸正反施色,墨线勾勒,用笔干练肯定,表现出岁月的沧桑感。一柱诉说千古事,自由宽阔的视野,悠悠往事慢慢浮现……让观者细细品味。(陶涛)
《开工吧》 包冉 9岁 本作品利用扇面的形式绘制丰收繁忙的景象,作者巧妙地利用收割机等画面符号表达自己心中收获的寓意,线条与色彩搭配合理,主题突出。(郭德岺)
《今天我画了漂亮的画》 王崇润 6岁 本作品画面利用中国的壶和瓶表现印象中国的特点,作者中国写意画的形式表现,以稚嫩有趣的方法表现画面的笔墨情趣,画面以较强的样式美的构图方式表现作者的情感。(郭德岺)
《海上飞机》 方雨琦 9岁 蓝白相间的短弧线,似海似云,飞机,军舰,飘扬的国旗,动感十足,飞机上“中国”二字,表现出孩子对强大祖国的爱与自豪,而战舰上的美丽蝴蝶则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和童真的孩气。想象大胆,用笔豪气,凸显了男孩子的强军梦。 (陶涛)
《敦煌佛像壁画》 李九源 6岁 本作品取材于中国壁画内容,用线、用色大胆有新意,表现的人物鲜活,画面形式感较强,给人以纯净之美。(郭德岺)
《旦》 郭东月 6岁 整幅画面犹如戏剧舞台,刀马旦的服饰、神态源自儿童独特的表现方式,扮相虽未施粉黛,但眉目间情意已至。人物舒展的动作、沉醉的姿态调动了画面中的情绪,唤起观看者自由无羁的想象力。能有如此的感受力,想必小作者喜欢看戏并善于表达内心的情绪。(陶涛)
《单刀赴会》 金宇辰 8岁 给一个八岁的孩子讲文化传承责任,话题过于沉重,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不仅仅只有书本和文字。如果用传统的皮影做道具给孩子演一出三国里的经典故事《单刀赴会》,那他记住的就不仅是《单刀赴会》中那位义不负心泰山重的英雄豪杰关羽了。这幅画中从造型的剪影效果和单纯色块表现出的立马横刀豪气冲天的关羽人物形象,以及小作者稚拙的线条笔触表现出的形象细节,似可见民间玩具和皮影的影响。(何琳)
《大碗面》 何心怡 8岁 儿童的创造力应该在生活中发展。一碗普通的面,因为用了不一样的材料来表现,使画面平添了许多童趣。(何琳)
《除夕的故事》 谭信屹 9岁 作品较好地反映了小作者自己对中国传统“除夕”主题的故事想象化视觉表达,并让人们在连续1—4的连环画故事与表现中,知道了古老的中国魅力。(梁玖)
供稿/北京文心兰青少年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编辑/杨雷;审校/咸懿 责任编辑:王洁 |